《龙猫》影评:愿心中有龙猫的影子,回到纯真的自我,望见你的童年

admin 3 0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分享,也能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谢您的关注!

《龙猫》作品完成于1988年,二战后日本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之伴随的是生态自然遭到严重破坏,而本电影表达的正是宫崎骏童年的回忆以及心目中对世外桃源式的优美乡村生活的向往。

动画以水彩绘制,清新单纯,没有过于浓烈的色彩和强烈的明暗对比。晶莹剔透的音乐遥相呼应,美丽的乡村景色和天真无邪的女孩相配合,画面轻松自由。体现出人与自然、人与对象、人与自身内部的和谐。

电影讲的是1955年草壁一家搬去乡下小屋居住,由于妈妈生病住院,爸爸陪伴着两个女儿生活。偶然的一天,小女儿遇见了森林的主人龙猫,由此童话旅程就此展开。

01普遍主题:爱和成长

《龙猫》中没有过于明确的反派角色的设计,角色之间的矛盾起因是性格和行为的差异,但都是发自本性并且可以被理解的,剧情高潮处最大的冲突来自不可抗拒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和各种机遇共同催发的结果。

影片讲了一个城镇家庭搬往乡下,与当地的村民和精灵们相识,在他们的帮助下适应田园生活、结交朋友,并与亲人和村民共同渡过难关的故事。龙猫一族和小月一家接触的过程是“躲藏—接受—守护—帮助”。

随着剧情的推进,龙猫渐渐走近小月、小美一家的生活。跨越物种的友情产生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小美对龙猫充满好奇、没有恶意;其次,小美和小月也希望种出龙猫喜欢的橡树种子,孩子们因为龙猫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和安心,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十分信任自己的同伴。

从小月和小美的视角来看,与龙猫这类大精灵的相处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孩子会经历幻想的阶段,认为万物皆有灵,会把朋友这份感情赋予他们认为可以彼此相识的东西,和它们成为伙伴。

从龙猫这个角色的定位来看,相信龙猫的存在并且与人为友便是龙猫寻找的自我价值。故事中不仅穿插着小月父母的爱情,还有以勘太为代表的田间孩子对新来小伙伴的接纳和以婆婆为主的村里人的帮助。

这部影片通过这些小的事件连接起来,突显了爱和成长的主题。

02地区偏好:田园生活的气质

《龙猫》和宫崎骏的其他作品一样,寄托了城乡建设中的成年人渴望回归的情愫和乡愁,日本的城市化进程和昭和时期的这一代人成长的速度一样快,画面里一眼望去的蓝天和绿水在30年后的今天显得更加珍贵。

除了作为成年人的一种回忆,《龙猫》向城市的儿童展现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向乡村的儿童传达这种生活的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孩子的生活相对规范化,但是要与更多的规则相处。

而对大部分农村的孩子说,走出乡村,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更好的生活状态渐渐成为他们的目标。参与并且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城市化的人接受了城市更迭的节奏,在精神需求得以满足的方面却始终有所欠缺。

这两点需求对不同群体来讲是矛盾的,但《龙猫》对此的理解是:平凡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了生活的每一部分,自然和生命的美好才是田园理想的恰当解答。

成年人将下一代带回这种生活中,将美好的希望寄予开始的时候,告诉孩子重视真情的付出和爱的力量。

不管是从田园生活开始,还是带着下一代回归这种体验,在其作品中,宫崎骏一直把这种生活状态视为一种美好的状态,回归田园的方式大概是为了告诉奔赴现代社会的人们,不管到什么阶段,都不要忘了回归自然和回归生活的本身。

03角色设定:年龄、能力和职位的划分

在角色设定方面,《龙猫》虽然没有反面角色的设定,但是角色类型有着明确的年龄、能力和职位的划分。在人类世界,它有不同年龄的所对应群体,包括老人、成人、大孩子、小孩子。

老年人负责解释和介绍居住环境和他们的经历,依靠曾经实践过的经验给予年轻人指引和帮助。

成年人是维护生产的主力和实现社会秩序的主流,创造并且改变着社会的运作,小孩为加入这个机制而学习和准备,是新的想法和习惯再次萌生的一个阶段。其中,大孩子作为小孩子的朋友,对小孩子给予引导。

《龙猫》中的人物参与故事设定的思路是:作为成年人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到老一辈人生活的土地,完成了一次不同类型的角色相互接触、相互磨合、相互理解的过程。

在龙猫世界中,龙猫的设定根据其体型和颜色差异来区分:灰色的大龙猫和黑白色的小龙猫。按照职业来分则包括控制植物生长的龙猫、作为巴士可供搭乘的龙猫、搬运工小龙猫等。龙猫世界的设定和人类一样有着年龄和分工。

宫崎骏在动物的设计上将拟人类的属性降至一个较低的程度,更多地保留了动物的体征,也为了表现出每种动物生存秩序,它们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生态圈里,不同种类的生物彼此交集产生联系。

当赋予龙猫这类设定时,影片中的龙猫和人类的划分只是对不同种族代称的划分了。龙猫一族的创作基于创作者对不同物种的理解,也基于创作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04三十年的影响:弥补遗憾和参与生活

作为一部全年龄动画,低年龄观众群体选择龙猫的理由是:儿童在逐渐构建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年龄段需要童话故事的充盈,优秀的作品可以对他们的生活及其对周围事物形成正确的认知给予引导。

《龙猫》将故事性和教育寓意很好地结合起来,虽然整个故事没有复杂的冲突,没有打破伦理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是有坚持的信念和适时伸出的援手。

角色的设定也让两种不同年龄阶层的孩子可以迅速找到自己在片中的定位,由于这两种年龄层的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照顾了低龄儿童和大龄儿童的不同之处。使全年龄动画的全年龄范围相对其他作品来讲更开阔、代入感更强。

对于成年人来讲,《龙猫》不同于初次上映的影视作品,它已经过了一次筛选并且获得了认可,他们的选择大多像剧中的爸爸对龙猫的反应一样,小月和小美的父亲不再能看到龙猫,但是他相信小月和小美可以看到,也相信龙猫就在月光铺洒的草地上,就在小美带他穿过的灌木丛中。

成年人对童话故事的心情是无奈的:他们已经有所担当和责任,对现实和幻想形成了自己的判断标准,也相信心中曾经有归属的美好的东西。

结语

《龙猫》除了展现出吉卜力工作室在当时的日本动画行业中较为成熟的二维动画制作水平,也再现了20世纪末日本城市化进程中正在被逐步取代的田园生活,平淡又客观地阐述了乡愁的含义,并且将这种情愫以一种美好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部作品的内容适用于当下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而它的主题意义仍然影响着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中每一代参与城市化的人们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